欢迎来到平顶山市水利局!

繁体  |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专题报道> 河长制> 工作动态

平顶山市2023年度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5-26     浏览次数:


平顶山市2023年度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强化河长制,加快提升我市河湖管理保护水平,尽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根据《河南省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的通知》(豫河办〔2023〕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重要部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河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河长制工作3.0版为主要路径和目标,全面强化河长制,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以良好水生态环境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二)工作目标。全面强化河长制,加强体制机制法治建设,持续提升河长、河长办、对口协助单位履职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河长制六项工作任务,实现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得到显著加强;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全面强化河长制

(一)强化履职尽责

1.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及时对河长调整进行公示,确保责任不脱节、任务不断档。持续实施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管理,省、市、县级河长逐级交办、督办落实。推动河长述职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县级总河长向市级总河长述职,组织县、乡、村级河长向上级河长述职。建立基层河长责任清单,压紧压实中小河流、乡村河流、小微水体基层河长责任。将大中型灌区骨干渠系、调蓄池、沉沙池纳入河长制管理。(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强化河长办能力建设。强化各级河长办组织、协调、交办、分办、督办职能职责。加强河长办对本行政区河长制工作的组织统筹协调,通过印发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制度建设、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形式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强化问题交办分办,将河湖问题报告本级河长、分办相关部门、交办下级河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加强河长制工作情况通报,加强重点问题督办,对于群众反映强烈、上级交办、媒体曝光的河湖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跟踪督导,确保问题彻底整改、责任严肃追究。指导县、乡级河长制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3.强化对口联系单位履职。强化对口协助工作,细化实化对口协助职责,充分发挥对口联系单位在河长巡河、筹办市级河长会议或专题会议作用,将对口协助服务市、县级河长工作纳入河长制市级考核,以规范服务促进河长履职。对口联系单位要加强河道暗访检查,每季度对所协助河长负责河道开展不少于一次暗访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交办,并跟踪处置情况,发现重大问题的要及时报责任河长推进整改。(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二)强化体制机制法治建设

4.强化河长制法治体系建设。推进河湖保护、节约用水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实现河长制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修订河长制相关制度,完善已有工作制度,制订河长述职、河长工作交接、举报投诉处理、问题交办分办督办等制度。(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5.强化“河长+”机制推广应用。持续深化“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机制,突出实践应用。积极培育民间河长和志愿者服务队,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志愿服务规范化,发挥民间河湖长在宣传治河政策、收集反馈民意、监督河长履职等方面的作用。拓展河湖管理保护模式,提高巡护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因地制宜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河湖日常管护专业化、物业化。(市河长制办公室、市水利局、市公安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6.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健全跨界河流河长制协作机制,落实好流域“四统一”要求,深化目标统一、任务协同、措施衔接、行动同步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动解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重大问题。完善涉水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河湖联合执法机制。强化跨界河流联合执法,着力破解跨界河湖执法难等问题。(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三、全面推进河长制六项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7.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节水优先,持续推进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分解落实,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12.498亿立方米,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7.5%、6.35%以上。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年行动,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将省已分配完成的主要河流水量分解到有关县(市、区)。各县(市、区)完成辖区内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年许可地表水2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取用水户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任务,年底前实现非农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计量全覆盖。辖区内生活和工业用水统计直报率达到90%以上。有序推进取水工程规范化监管,年底前各县(市、区)基本完成辖区内年许可取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河湖非农取水口标志牌设置任务。(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8.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6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3%以上,规模以上高耗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县(市、区)县城公共管网漏损率降到10%以下。修订《平顶山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推动计划用水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加强节水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9.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入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舞钢市、郏县要完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建设任务。(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二)加强水域岸线管控

10.完善河湖名录和管理范围划界成果。进一步调查核准,摸清河湖管理底数,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市河湖名录。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以内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上图,加快推进水利普查外有管理任务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及上图,组织对划界成果及其上图工作进行抽查复核,对于对降低划定标准的,及时督促整改。(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1.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快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完成市级负责编制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批准印发,推进市、县级河湖岸线保护与规划编制审批取得明显进展。依法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及有关活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未批先建、越权审批、批建不符。(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2.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大中型灌区骨干渠系、农村河湖延伸,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排查问题,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坚决消存量、遏增量。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在2022年专项行动成果基础上,再排查再整治,坚决清除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保障河湖行洪通畅。(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3.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回头看”。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依法实施河道采砂许可,规范有序开采河道砂石,保持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全面推行生态修复型采砂模式,规范管理合法采砂,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和河道采砂许可电子证照。(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4.切实防范水环境风险。强化水体污染源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执法检查,严查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完善河流上、下游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信息共享、闸坝调度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和枯水期、汛期水污染防治,避免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城市排水管网普查和检测,加快推进雨污混接错接改造,围绕问题污水处理厂开展“一厂一策”片区系统化整治,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市级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或在上年度现状基础上提升2个点。(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5.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按照《平顶山市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湖库排污口排查,完成80%以上溯源,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完成30%以上整治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6.加强农业农村领域水污染防治。加强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23年年底前,全市基本实现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1%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8%以上。(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7.持续加强总干渠(平顶山段)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行动“回头看”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提升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总干渠水质安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8.加强水环境生态保护。全市地表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国家和省要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达到国家要求,确保“十四五”末全市国家、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19.实施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治理台账、制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巩固提升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努力实现长制久清。(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0.加强河湖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认真落实《江河湖海清漂专项行动方案》,将河道、水库、大中型灌区骨干渠系管理范围内塑料垃圾清理纳入河湖“清四乱”,建立健全常态化清理机制,积极解决河库渠塑料垃圾污染问题,做到就地清漂、及时清运、妥善处置,大幅减少水域存量塑料垃圾。做好专项行动“回头看”评估准备工作。(市水利局、市发改委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21.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按照《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制定“一河(湖)一策”方案,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恢复河湖良好连通性,恢复和改善河湖生态系统,让河湖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2.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将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纳入水资源调度计划,严格调度计划执行,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管理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生态流量监管责任。推动建立事前研判、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机制,落实水量调度、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水量调度、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持续实施断面流量通报机制,切实提高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平。推动水资源统一调度,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公布的调度名录,编制年度调度计划,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调度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全面启动水资源调度。(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3.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修订我市相关水土保持规划,梳理谋划实施一批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5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提升监测和信息化水平,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加大鲁山县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区、舞钢市石漫滩水库上游浅山丘陵区及汝州市北部嵩山山地丘陵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保持率达到76.77%以上。积极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着力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样板。(市水利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4.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新增造林面积4700亩。因地制宜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新造林质量。深入推进林长制实施,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市林业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多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5.开展湿地保护修复。稳步推进省级财政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湿地保护投入,依托我市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市林业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多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6.做好沙河、北汝河、澧河、甘江河、滚河干支流及其水库等天然水域的禁渔工作。认真落实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行动等要求,严厉打击禁渔期、禁渔区非法捕捞和电毒炸等以及出售、收购、加工禁渔期、禁渔区内捕捞的渔获物等违法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六)加强执法监管

27.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涉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完善审批、监管协同衔接,健全涉水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切实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水行政执法新模式,落实与检察机关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开展2023年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地下水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四、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28.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第5号、市第6号总河长令,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建设任务实施,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评定,完成10条(段、座)幸福河湖建设目标任务,其中:省级河流2条,市级河流1条、水库3座,县级河流2条、水库2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幸福河湖建设示范样板。完成淮河流域湛河幸福河湖验收工作。(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29.完善幸福河湖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幸福河湖评价技术标准,构建幸福河湖评价体系指标,科学指导全市幸福河湖建设,量化评价河流幸福程度和状况。(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30.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和健康档案建立。认真落实《平顶山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平河办〔2023〕3号)要求,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全市河湖健康档案库,2023年完成13河流的健康评价工作,并同步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五、加强保障措施

31.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清四乱”、河湖管理、河长履职尽责、水域岸线利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各县(市、区)完善河长制监督检查体系,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跟踪督促问题整改。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舆情分析,用好12314监督举报平台和市河长制投诉举报电话等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掌握、快速解决媒体反映、群众关心的河湖突出问题。(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32.严格考核评价。以河长制年度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开展市级河长制年度考核。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本级河长制考核,县级及以上河长要组织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河长要考核到个人,并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33.强化激励问责。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相关部门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主动担当、履职尽责、河湖管理保护成绩突出的河长纳入红旗渠精神杯予以表彰;对工作明显滞后、河湖问题反复出现、河湖管理存在较大隐患的,采取提醒、通报等方式指出问题、督促整改;对履职不力、河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采取提醒、警示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严肃追责问责。(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

34.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宣传,积极组织参加“关爱山川河湖 争当河湖卫士”河南水利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和“共筑中国梦 逐梦幸福河湖”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市级河长制工作培训,指导县(市、区)开展河长制培训,提升河长履职能力。(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