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水利局!

繁体  |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水利要闻

建设全域循环生态水系 绘就人水和谐优美画卷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次数:

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忧、水患、水难、水盼问题,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水利保障体系,12月10日,市政协召开九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举行专题议政。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委员们以现场发言和提交书面意见的形式,积极参政议政,为全面提升我市生态水系建设水平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出助推之力。

专题议政会上,市水利局党组书记曹宝柱通报了我市推进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工作。

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水利工作,市委书记周斌、市长张雷明等领导亲自安排、亲自调研、亲自督促,有力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顶层设计上,我市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设计单位,综合考虑我市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因素,对我市全域进行科学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平顶山市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在项目引领上,围绕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高起点编制了“1+10”规划体系,作为指导水利发展的总规划,储备建立了总投资734亿元涉及19类230个项目的水利建设项目库。项目以昭平台水库扩容为龙头,以四条大型河道为筋脉,以重大水系连通为支撑,统筹面上水利工程,逐步实现“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通畅、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在全域统筹上,积极统筹调度水资源,从南水北调干渠调水3.2亿立方米入白龟山水库,使白龟山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重点推进“十大工程”项目建设。投资4400万元完成了白龟山水库北副坝建设,使白龟山水库多蓄水9000万立方米,对优化我市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投资6.7亿元的城区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和投资4.3亿元的舞钢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正在施工。投资30亿元的沙河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2亿元的北汝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投资66亿元的昭平台水库扩容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肯定。统筹抓好全域水系建设,宝丰县引汝入宝工程、郏县城南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鲁山县张良镇水系连通试点项目等为水美城市、水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舞钢市、叶县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极大提高了农村供水的保证率和水质,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我市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委员们结合调研视察和实地走访,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坚持全域生态 完善分级管理

市政协委员,汝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陈国重

近年来,汝州市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河湖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但是,同时也存在后期管理有待提高、智慧水利有待加强、全面治理还没有完成等问题。经过调研论证,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规划建设一批回灌补源工程,逐步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水平,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成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生态建设。坚持全域生态,在高标准推进生态廊道和绿色村庄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城区园林化、通道景观化、水系林带化、镇村森林化和农田林网化;下大力气抓好北部山区生态水系修复和荒山育林工程,为北汝河和城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我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主要依靠市级建设和管理,各乡(镇、街道)的职责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可以考虑实行分级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级的责任和任务,加强督查和考核,共同推进水系及生态建设。


成立工作专班 强化建管责任

市政协委员,舞钢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王冬梅

舞钢市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打造完善的“治、用、保”水生态保护体系,流域内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占地协调难度大,建设任务重、周期短,资金问题较为突出,施工进度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水利工程建管脱节,管理人员偏少,运行维护费用缺乏稳定来源。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四水同治”为契机,积极谋划“四水同治”建设规划,把我市水系贯通,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每个建设工程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加大项目用地协调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对在建工程加快验收进程,对完成建设的工程明确管理单位,定岗定责,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强化安全管理,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深化河湖长制,确保项目施工安全、运行安全。


多渠道筹措资金 高标准规划工程

市政协委员,叶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牛涛

近年来,叶县全力推进全域循环水域生态水系建设,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初步缓解了水资源短缺、不均衡、水环境差、水灾害较多、水生态问题突出等,但同时,工程占地及附属物赔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部分工程项目进度滞后,不能按期完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建议: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理念,结合有关法律、行政手段、教育措施等方式,对水资源环境进行监督,防止新的生态问题出现;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理念,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增强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加快建设澧河引调水工程,狠抓工程质量,进一步高标准完善输水工程设计,在渠道沿岸建设生态绿化带,美化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真正尽快实现一渠清水绕县城;完善农村水系连通工程,建立健全具体规划和方案,巩固提升澧河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水寨乡的观闸灌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快谷店闸的除险加固工作。


全力推进水系连通工作

宝丰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汤红漫

近年来,宝丰县以“三纵四横五区”水资源均衡配置为总体布局,充分挖掘北汝河、昭平台水库和南水北调等丰富水源,增加近远期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总量,水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不过,在调研中也发现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用水效率不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把水系连通工作和建设农村大生态、改善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四水同治”,继续坚持“县管动脉、乡管静脉”建设原则,认真规划坑、塘、渠连通蓝图,持续细化和延伸水系连通工作。二是抓住国家河流水系连通整治机遇,利用好政策、谋划好项目,赢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完善多元融资机制,加强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为项目建设扫除障碍。三是按照“一乡一策”“一河(湖)一策”的思路,合理选择整治模式和措施,不搞千村一面,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水美乡村,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四强县”作出积极努力。


整合项目资金 推进水利扶贫

市政协委员,郏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张贯钊

水资源总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已成为制约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特别是北部山冈丘陵区,地下水位连年下降,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面临危机。另外,配套资金不到位、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依然突出。我们建议:

一是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协调配合。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切实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保障项目投入。坚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提高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幅,重点支持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整合项目资金,推进水利扶贫。加快重大工程建设,解决贫困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统筹安排好资金项目,继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力度,不断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是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公众参与。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深化节水意识,营造“知水、爱水、节水”的氛围。


积极储备 落实重大水利项目

市政协委员,鲁山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杨聚强

鲁山县紧紧围绕国家水利投资重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防洪减灾取得显著成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全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但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不足,比如水利投入不足和水利投融资机制探索不够,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建议:

对水源、水系进行梳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储备一批“十四五”时期重大水利项目,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加大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城乡供水、生态补水项目,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生态循环水系;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严防、全程管理,确保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聚焦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提升水利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建立“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通畅、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水清岸绿”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多措并举 加强生态水系管护

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主委 李玉洁

随着我市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推进,湛河已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前往休闲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但工程管护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护主体不明确、专项资金缺失、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明确管护主体,成立市水系连通工程管护委员会或委托指定部门,全权负责水系连通工程的日常管护工作,并建立管护制度,规范管护行为,考核管护成效,提高管护水平。二是加强资金支持,市委、市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出一定资金作为管护经费,以保障工程日常管护和良性运转,资金拨付、使用要与日常考核挂钩,以此监管养护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提高管护水准,按照“草绿、树茂、花艳、灯亮、地洁、水清、有序”的要求,高标准制定管护工作目标;工作制度要全,建立完善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点评、每周工作例会、月初讲评会以及后进单位约谈、末位淘汰等制度;管护队伍素质要强,加强管护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消除无尾河道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主委 王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畅通水循环和河流修复治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犹存不足:中型支流河道治理滞后;湿地规划少,对水自然净化能力不足;河道淤堵、淤积、河堤河床损毁,行洪力差。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整治疏通连通河道力度。我市境内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88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69座,要打造全域水循环体系,消除无尾河道,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生态水利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加大河道的点源与面源防控,严格点源治理,关闭河道两侧排污口,严控点源污染入河;持续加大面源控制,严格监管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河道保护与利用要融入水历史、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艺术设计等。


建设循环生态水城 发展城区水上旅游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主委 赵国良

城市中部40多公里的湛河水系整治一新、穿城而过;城市南部沙河水系蜿蜒逶迤、复航在即;城市西部白龟湖、昭平湖烟波浩渺、水源丰沛……这些资源禀赋为我市发展水上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市水上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重视不够,缺少总体规划;部分河流水流量不稳定,水量调节分配不到位,水上旅游缺乏可持续性;城区各河道未能有效连通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成立水上旅游发展协调机构,具体负责规划制定、研究出台具体操作性政策、协调处理矛盾、督导项目实施等。二是引水入市,提供水源保障。通过推动昭平台水库加固扩容、增加蓄水量,为城区水系连通提供水资源保障,保证旅游通航的水量。三是加大河道水域治理力度,保障水上旅游线路互通。结合旅游规划,建设调配水工程设施,通过开挖航道、建设船闸等措施,解决水位落差,实现航道相通,确保河道的连续性,促进水上旅游的发展。


建设智慧水利 提升治理效能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 陈刚正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先后完成了湛河全流域治理、白龟湖副坝建设、全市水系规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昭平湖扩容、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开挖祥云河等“四梁八柱”工程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相信这些将促进我市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我市水生态管理对于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明显不足,这将影响对有限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提升管理能力,尽快在湛河全流域建设自动化水质监测体系,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精确划分管理责任,实时分析污染成因,提高污染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大信息化投入,逐步在全市主要水利节点构建自动化水资源节约调度体系,提高工农业用水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之间、水系之间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管理,提升水生态维护效能,为实现水生态的智慧化管理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借助生态景观 弘扬优秀文化

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专职副主委 郭晓琰

经过前期调研,我发现由于对水系生态、景观价值等认识不足,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我市水系建设存在水系空间被侵害、防洪排涝体系不健全、水系生态受到破坏等问题。对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以“水”为基点,使水生态建设、水资源开发、防洪排涝、城市供水与城市发展布局、发展规模相适应,促进水城相容、人水和谐;树牢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做足做活“水”文章,以强化水污染治理、削减水污染排放量、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构筑区域内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体系;增强自动化数据采集水平,构建智慧水利平台,完善水雨情、工情、水质测报体系,逐步实现水系的现代化管理和科学调度;借助水生态景观再现文化精粹、弘扬文化新风,形成以湛河、沙河、应河为组带的文化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品位,重塑发展新形象。


在“四水同治”中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 张明

在跟随市政协“推进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专题调研中,看到我市在构建全域循生态环水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美好前景时,我甚感欣慰和振奋。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牢固树立“四水同治”观念,加快完成和完善资源水系、环境水系和水灾减避体系以及水系融通规划,科学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大循环格局,实现“四水同治”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避免出现顾此失彼或重复浪费现象。二是“四水同治”既强调统筹兼顾,又要分清主次顺序,在规划建设现代水网体系的过程中,要抓好主要矛盾、重视次要矛盾,并注意一定条件下的矛盾转化,保证该项工作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统筹推进和实现突破。


提高中水回用率 助力循环水系建设

市政协委员、河南厦鹰水务城建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赵伟红

早在2003年我市就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但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中水系统建设不健全等原因,目前来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此,我对中水回用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引中水入企业和居民小区。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入中水管道建设,督促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开展中水利用;园林绿化、建筑施工、环境卫生等,有条件使用中水的不得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二是调蓄中水建立景观带,储蓄中水修建池塘、湖泊,供居民钓鱼、养花、休闲,不但充分利用了资源,而且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三是加大力度推进中水回用,比如新审批的项目,能适用中水的要求必须使用;各种新建项目建设中水设施,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盘活资产 建好项目

市政协委员、市海湾水务公司执行董事 任俊杰

我主要围绕水利项目的建设、运营浅谈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设立或指定多个投资公司作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责任企业,支撑全域的水利项目的建设。

二是调整、划拨存量资产至投资公司,规划新增土地资产至投资公司,引进券商机构、评级机构、律所,对投资公司进行公开评级,把现有的资产盘活,暨资产-融资-流资-新固定资产,形成一个闭环。三是由投资公司规划专业项目并承担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通过长周期的经营、管理,逐年回收投资资金。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要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运营好。

专题议政会后,市政协主席黄庚倜表示,推进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决策,是抢抓机遇、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治水兴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的刚性约束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依据;要多方引导相关单位熟悉掌握政策,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探索创新,营造有利于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坚持跟踪问效,推动履职成果有效转化,全面提升我市全域循环生态水系建设水平。

 来源:平顶山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