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水利局!

繁体  |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部门专栏>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发布日期:2011-05-09     浏览次数:

    一、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土壤侵蚀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属于土壤学的二级学科。
习惯上把土壤侵蚀叫做水土流失,不仅因为“水土流失”比“土壤侵蚀”一词更通俗、更直观,而且水力侵蚀造成的土壤流失是最普遍的。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二、水土流失类型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三、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湖河道中,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植被覆盖等;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建厂等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地貌、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化、沙化、石漠化,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群众生活贫困;淤积下游水库、河道,加剧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威胁城镇安全;恶化生态环境,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什么是人为水土流失
    人为水土流失是相对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而言的,是指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诸如建厂、修路、采矿等,排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以及对原地貌、地表植被的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每年都有数百个国家级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开工上马,还有成千上万地方项目以及群众性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据统计,全国每年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弃土弃渣数亿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