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水利局!

繁体  |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部门专栏> 水利业务

平顶山市水利局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18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要求市水利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全市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蓝天保卫战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

为持续做好全市水利系统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市水利局制定了《2024年平顶山市水利系统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暨蓝天保卫战工作实施方案》(平水建〔2024〕1号),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责任分工及工作要求,确保全市水利系统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暨蓝天保卫战工作顺利扎实开展。

(二)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工地扬尘防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全市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场地严格按照《河南省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标准》等文件要求,严格做好“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禁止”,落实“三员”管理及在线监控制度,实施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和工程开复工验收制,将水利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及评优评先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管控,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宣传培训,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工地扬尘防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我市在建水利施工工地共7个,为舞钢市田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宝丰县毛旗营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郏县老虎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郏县蓝河冢头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郏县芝河袁庄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鲁山县龙潭峡景区水源地建设工程、叶县谷店闸除险加固工程。以上工程建设期间都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禁止”,加强施工围挡及防尘网覆盖、场地硬化,无黄土裸露;施工现场实行了“三员”管理制度,并制作标牌公示监督员、网格员、管理员姓名及电话。

、碧水保卫战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监管和保障机制

《平顶山市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及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正式印发,该方案将我市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北汝河、沙颍河、甘澧河和洪汝河等主要河流的水量分配指标和生态流量保障的落实措施分解至各县(市、区),确保每一条河流的基本生态用水得到充分保障。具有生态流量下泄要求水电站均已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完成下泄流量。

持续推进河流生态水量调度协调工作,配合省水利厅开展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对监测流量预警断面,及时下发预警通知,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度。通过水资源调度生态补水,大大改善了我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保障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管控目标均达标。

(二)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共同签发总河长令,突出系统治理,打造全域幸福河湖。市政府及时召开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并将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市年度重点工作,强力推进落实。二是实施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总河长令决策部署,市政府专门制定印发了《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创建56条(段、座)省、市、县级幸福河湖。其中,省级9条(段、座)、市级20条(段、座)、县级27条(段、座)。并通过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政策性激励等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打造示范样板。为推进沙河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幸福河湖示范样板,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沙河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幸福河湖的实施意见》,拟投资约30亿元,按照“一轴、两湖、两廊”空间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力争用3-5年时间,把沙河打造成为岸绿水美的生态河湖、富民增收的经济河湖、水城融合的示范河湖、文旅乡愁的展示河湖,为全省河道生态修复与幸福河湖创建提供鹰城经验、打造鹰城样板。

目前,湛河已建成为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沙河鲁山县段已评为省级幸福河湖,白龟山水库、燕山水库分别成功入选国家、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涧山口水库、袁门河等8条(座)河湖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幸福河湖,并建立奖惩机制,对建成省级、市级幸福河湖的,分别给予200万、100万元资金奖补。

(三)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第6号总河长令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平顶山市第7号总河长令,决定在全市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工作。全面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今年共计涉及“四乱”问题26处,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下步工作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持续推动扬尘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纵深发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持续改善大气、水生态环境质量,力构建生态良好的城市环境。

 

 

 

2025年3月17日